• 古典家具 黄花梨
  • 红木家具十大品牌
  • 欧式家具 金丝楠
您的位置:首页 > 红木文化 > 历史传承

徽派古建何须远走他乡

来源: 中国旅游报   
时间:2013-08-08 11:07:21我要评论

徽州古祠堂内景

徽州古祠堂外景

唐模古村的“美人靠”

成龙要捐赠安徽古建

今年4月初,香港影星成龙连发4条微博,声称要将自己20年前购藏的4栋安徽古建筑捐赠给新加坡某大学。

此微博一出,立即引发社会各界议论和媒体广泛关注,不少人希望成龙能改变主意,让安徽古建筑留在中国。据媒体报道,成龙20年前在古徽州区域购买的10幢明清古建筑,材料多为紫檀木等名贵木材,有200年到400年的历史。2009年,成龙向新加坡某大学捐赠了四栋明清古建筑,包括两栋古代民宅、一个戏台和一个凉亭。这些古建筑于2010年运抵新加坡并被珍藏起来,准备复建在该校东海岸校园。该校区预计将于2014年完工。

面对成龙的捐助意愿,江西、浙江等地纷纷高调伸出橄榄枝。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安徽黄山市政府随即表示,如果成龙愿意将徽州古建筑捐献“回家”,黄山市方面愿意提供10亩最好的地块、技术最精湛的工匠和相关经费予以支持。

时至今日,成龙捐古建一事,已尘埃落定。余下的徽派古建他既没有捐给“古徽州”地域的江浙、江西,也没有捐给源头地黄山,而是全部捐到北京。

此事虽过去多日,但引起的风波在安徽尤其在古徽州黄山却没有平息。本报记者近日就徽派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开发等问题赴徽学发源地黄山市进行实地采访。

●现状

数量庞大保护艰巨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一句诗,让人对粉墙黛瓦的古徽州浮想联翩。

古代徽州是“程朱阙里”,是历史上中国经济文化重地,安徽省名中的“徽”字源于徽州。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之说。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称“中国三大区域绝学”。

徽派建筑主要流行于皖南地区、江西婺源的古徽州区域以及浙江淳安、江西浮梁等毗邻地区,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青山、绿水、白墙、黛瓦是建筑的主要特征。建筑理念在于“风水、宗教、伦理”三者有机合一,藏风聚气,体现着中华文化中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其科学的环境意识、精湛的建筑工艺、精巧的构思设计,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夏天雨后的黄山市显得格外的醉人,大街小巷弥漫着树上飘散的花香,白墙黛瓦马头墙显得格外的诗情画意。

听说记者要采访徽派古建筑的保护开发问题,黄山市文物局副局长胡荣荪早早等候在办公室。

几句寒暄后进入采访话题。胡荣荪介绍,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黄山市境内目前各类徽派建筑星罗棋布,平均不到2平方公里就有一幢古民居。据调查,黄山市(不包括古徽州的宣城、江西婺源、江浙苏杭地区)区域内现有1022个古村落,散落着不可移动文物25005处,8032处进入国家数字库,其中共有古民居7157幢、100多座牌坊;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国家、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8处、文物保护单位80处。

如此数量庞大的徽派古建筑、古文物的保护,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技术人员队伍。黄山市政府每年财政拨款1000万设立徽派古建筑专项引导资金,但这点儿钱犹如沧海一粟,杯水车薪。据介绍,一幢保存完好的古民居仅每年的日常维护费大约在4000元至6000元,如要恢复到原貌更是费用高昂,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这对财政收入不多的黄山市政府来说是“压力山大”。另外,技术人才匮乏也是徽派古建筑的恢复、修补、保养等技术问题的“瓶颈”。

黄山徽风堂雕刻工艺品厂总经理张军告诉记者,徽派建筑讲究雕刻艺术,一件作品不仅雕刻技艺要高,文化内涵要求也非常高,且“徽州三雕”是雕刻艺术中的绝技,非一般工匠所能胜任。一个成熟的工匠培养历程至少得5年以上,即使是美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也得有师傅手把手的带三年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学这门手艺的人数非常少。

一边是成千上万的古民居、古建筑亟待维修保养,一边却是人才匮乏,保护维修力量后继乏力——这样的现实让当地有关部门颇感无奈。

●应对

政府: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

“保护徽派建筑,弘扬徽文化,政府义不容辞。”胡荣荪说。

安徽省委、省政府历任主要领导都对徽派古建筑保护、利用和开发十分重视。现任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多次深入徽文化发源地的黄山、宣城市考察指导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

据了解,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已经设立“徽派建筑保护专项资金”,以拨款方式对保护项目进行补助。项目范围包括徽派建筑特色保护与传承规划、群体徽派建筑保护规划编制、经认定命名的徽派古村落特色村庄建设规划以及相关研究;单体徽派建筑、群体徽派建筑的保护修缮项目,以及与徽派建筑保护与传承相关的保护设施建设和综合环境整治项目;以传承徽派建筑文化为目标的新建项目及已建建筑“改徽”项目。

黄山市也先后出台了《黄山市古民居认领保护利用暂行办法》、《黄山市古民居抢修保护利用暂行办法》、《黄山市古民居迁移保护利用暂行办法》、《黄山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土地转让、调整办理程序暂行规定》、《黄山市“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资金补助暂行办法》、《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黄山市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办法》7个规范性文件,对涉及的抢修、迁移、认领、土地转让、房屋登记、资金支持、相关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

2009年,黄山市推出《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用五年时间对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记者了解到,截至2013年5月底,该项工程已投入49.05亿元,完成101个古村落的规划编制,实施了101个古村落和1165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459幢,打造事业、产业方面的新型业态19类957处,建成13处集中保护地,新增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处,16处古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保单位47处,创建A级以上古村落景区23个,实施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

“在推进徽派古建筑保护利用开发中,安徽注重将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既保护了徽文化,又繁荣和丰富了旅游的内容,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安徽省旅游局局长胡学凡认为,黄山市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法,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卓有成效。

得益于对徽派建筑实施正确的保护、管理、开发,目前黄山市已经拥有52处A级以上景区,其中,2处国家5A级景区,2处世界遗产地,1处世界地质公园,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21处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一批如黟县宏村西递、徽州区潜口民宅博物馆、黟县秀里影视城、新安江畔的湖边古村落等古村落、古民居成为旅游者喜爱之地。

国企:开发一个成功一个

胡荣荪介绍的关于徽派建筑保护开发的投资比例是1:6:3,引起记者的兴趣。胡荣荪解释,比例数字反映了黄山徽派古建筑保护利用开发的布局,其含义是在安徽古建筑保护的投资中,政府占10%,国有大中型企业占60%,民营和个体为30%。在黄山“百村千幢”工程投入的近50亿元资金中,政府拨款占近30%,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导的市场融资比例占70%以上。

在黄山,人们谈起古村落的保护,都会提到“唐模古村”。据说唐模的古民居、古村落等各种古建筑恢复保护的非常好,更重要的是在旅游开发中没有“商业硝烟”,更多的是皖南古乡村的静谧和安详,以及一些难得一见的古徽州民风民俗。

6月下旬,皖南地区刚进入梅雨季节,骄阳似火,空气湿润。记者走进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唐模古村,古石板驿道、古巷、古水街、古桥、古祠堂、古民宅一一映入眼帘,仿佛时光倒流了。尤其让人艳羡的是唐模古村人民那种休闲安逸的生活。在类似廊桥的古水街两旁,临河岸边的“美人靠”(靠背椅子)上,满满地坐着避暑、纳凉、闲聊的老人、小孩、妇女。有的三五一堆,一边手上忙着家务活,一边用当地人听得懂的俚语唠叨着家长里短,有的端着紫茶壶练着“功夫茶”,有的抽着烟、慢摇芭蕉扇对着天空、溪水发呆。

“现在唐模村成了美丽乡村的典范。可当初完全是‘脏乱差’。”唐模旅游公司总经理汪杰锋向记者介绍,安徽省旅游集团介入之初,全村100多栋古民居,其中明清时期的就有40多栋,绝大部分属于摇摇欲倒的危房。部分古民居因主人盖了新房迁出,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因风雨侵蚀而坍塌,成为一堆废墟。因村里青壮年外出打工,仅剩老弱妇幼,村庄卫生环境无人治理;古村落中的青石板路,也因年久失修,坑洼满布;穿村而过的檀干溪里淤泥厚积,堆满了生活垃圾,岸边杂草丛生。

安徽旅游集团进入后,根据规划先后投资1.09亿元,整理溪渠河道,清理淤泥;修整恢复古道、古廊桥、古石桥、古祠堂、古民居、古水口园林、古村落水系统;新建民宅,置换危房;帮助恢复完善村务管理。唐模古村又焕发出了古老而美丽的容颜。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将唐模古村打造成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汪杰锋介绍,今年6月初,一个香港代表团在参观了唐模村后惊呼:“太美了,保护得太好了!”

“作为安徽省唯一以旅游业为主营业务的国有大型企业,理应成为保护徽派古建筑、传承徽文化的主力军,力求开发一个,成功一个。”安徽省旅游集团副总经理储华说。在唐模古村落保护利用开发中,安徽旅游集团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重点提高传统徽州古民居建筑空间及内部空间的可拓展性、传统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生态优化、传统徽州古民居建筑的文化传承。把唐模的文脉、历史文化、建筑、风土人情当做一个个活的生命体,在保持徽州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生活和文化元素。

“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与法国联手合作,开创了中法合作建设中国美好乡村的范例,也开创了中外合作保护徽派古建筑的新路子。”储华介绍。

中法合作的唐模国际乡村酒店是黄山市政府、安徽省旅游集团、法国佛朗什孔泰大区共同合作的项目。中法双方以唐模为示范点,全力打造国际化乡村旅游精品景区,建立起完整的遗产保护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乡村酒店和特色小镇等体系,示范带动其他乡村旅游点,形成乡村网络,建立相应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2012年2月,以唐模汪应川古民居为核心的“唐模国际乡村酒店”正式开业。当年酒店营收40万元,接待入店宾客3925人次。

中法合作第二期项目唐模国际乡村酒店“七天井”项目即将竣工。该项目用地5140平方米,由14栋单体组成,其中异地迁建复原老民宅10栋单体,新建仿古建筑4个单体。14幢古民居中有一幢复建的古民居有七个天井,是清末徽商杰出代表上海“地皮大王”程百万的住宅,是徽派古民居的代表。

“唐模古村能够保护开发得这么快、这么好,重要的是安徽旅游集团雄厚的资金、人才支持。”唐模村党支书孙勇说,希望有更多像安徽旅游集团这样大型国有企业加入到徽州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中来。

民企:桥梁、纽带、前哨兵

“民营企业在徽派古建筑的保护和旅游发展中,是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具有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是黄山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黄山旅游委调研员项敬贤介绍,黄山的旅行社、酒店基本是民企唱主角,古村落、古民居等旅游项目民企“三分天下”有其一。许多古村落、古民居旅游开发项目是因民营企业主喜爱而收购和投资开发。祁门县历溪古村旅游开发就是典型一例。

“我们是在政府鼓励下,成为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开发的淘宝者。”安徽新天地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泉女士是安徽旅游界的一位名人。2008年3月,她获得黄山历溪古村的50年旅游开发和经营权。

陶泉介绍,历溪村群山环抱,森林植被原始完好,是天然的氧吧。晴时山峦壮丽,雨来云雾朦胧,如同巨幅山水画卷。古村建于宋代,距今1000多年了。村中大树遍布,有的古树有数百甚至千年历史,挺拔伟岸,郁郁葱葱。村中住户以王姓为主,世代聚族而居,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

“这样的小山村在皖南再平凡不过了。但别看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却是新安医学的始祖地、京剧鼻祖的诞生地、闻名世界的祁门红茶原产地。”陶泉自豪地说。

经过抢救性修复,历溪村中17栋古民居再次焕发昔日荣光。目前已经建成舜溪古廊桥、御医展示馆、村中古驿道、茶亭、景区旅游步道、旅游标示牌、停车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以及2米宽3公里长的历溪大峡谷旅游公路。

“传承徽文化,不仅要保护外在形式的建筑,重要的是彰显其文化精髓。”陶泉说,公司确定“养生保健、文化休闲”的开发思路,开发历溪古村的新安医学文化、京剧鼻祖目连戏、祁门红茶的茶文化,形成以品茶、看戏、保健为主线的“一碗汤,一出戏,一杯茶”旅游线路,旅游者在“看、听、品、悟”中感受徽文化的魅力。

黄山始复馆馆长张军是一位徽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保护者和利用开发者。出于对徽文化的喜爱,他先后投资1000多万,在徽州乡间收购了一批徽派古建筑物件,建起了黄山始复馆。目前该馆已经成为徽文化学者、爱好者聚会的场所。他说,待完全建好后,将申报为旅游景点并对外开放,让更多的人来参观徽派建筑,感悟徽文化。

“对徽派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开发,是黄山社会各界的一种共识、一种集体行动。”现年80岁高龄的著名徽学专家、原安徽省旅游局长张脉贤先生认为,在保护行动中,民营企业起到了桥梁、纽带和“前哨兵”的作用。

对徽建筑异地恢复问题,张脉贤为记者讲述了“橘在淮南为橘,橘在淮北为桔”的故事。他说,任何一种文化,即使“树高千丈也离不开对根的依赖”。徽建筑离开了故乡,只具型而缺魂。徽派建筑不能迁离古徽州。但他也认为,为了弘扬徽文化,输出中华文化软实力,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有政府指定的专家组全程参与指导下,可以克隆再造,输出技术,输出文化,扩大徽派文化影响力。

张脉贤认为,黄山市把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做法。目前要做的是,政府要制定好完整政策配套,引导全民参与,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大力引资保护,宣传造势树典型,在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坚决杜绝借保护开发之名行破坏古村落、古民居之事。

记者在黄山的几天采访中感到,所有采访对象无论是政府官员、乡村基层干部,还是个体老板、民营企业家、徽文化爱好者、专家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热爱徽文化;都有一个共同信念:有能力保护好、开发好、传承好徽文化。

文并摄/范良文

中华古典家具网www.cfucn.com)成立于2010年10月28日,主要从事古典家具行业资讯、交易与帮助古典家具商家进行网络营销的行业门户网站,由中国南部最大的古玩城--巨龙古玩城投资建设与运营,并得到中国古典家具名镇--三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得到广东省科技厅下拨的高新科技项目补助与三乡镇古典家具行业经费补贴等。
我也说两句(0)
匿名发表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并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注册成功后,您可以获得中华古典家具网论坛的奖励金币。
图文资讯
文化知识

  • 文章内容
  • 商品信息
  • 商家名称

热点资讯
关于中华古典家具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古典家具博客| 大师兄广告平台 梦谱五线谱乐理网
中华古典家具网服务热线:400-153-0688 传真:0760-28166677 E-mail:281666880@qq.com
中华古典家具网广告招商:0760-28166680 售后服务:0760-28166680
中华古典家具网地址:中山市三乡镇巨龙古玩城A3栋43号 中华古典家具网值班手机:13543826666
古典家具-红木家具-欧式家具QQ超级1群:40999624(请工作时间申请加入) 古典家具-红木家具-欧式家具QQ超级2群:63257895
Copyright ©2010-2017 cfucn.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古典家具产业信息服务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中山网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44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4543号